真正的民營銀行該長得如何——高富帥還是屌絲樣?社會期待中的民營銀行,似乎有三個特征:從股權結構看,主要股東為民營企業和自然人,由民間資本占控股地位;從資產機構看,主要為民營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資金支持和服務;從治理結構看,由民營企業發起,按市場機制自主運作。簡而言之,就是“三民”:民資、民企、民營。
  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。要做到這三點,還需要兩項重要政策支持:一是真正意義上的利率市場化,主要是存款利率市場化,這將為民營銀行的自主經營奠定重要基礎;二是存款保險制度,這將使民營銀行獲得更多的公眾信任,也有利於保護存款人的利益。缺乏這兩項政策,民營銀行大規模鋪開的可能性並不大。
  對民營銀行未來的定位和發展,我有兩點期望:
  一、要做中國的社區銀行。民營銀行產生的意義,在於改變目前銀行與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狀況,增加金融供給主體,填補我國商業銀行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無法或無力顧及的市場,從而優化和完善金融體系、改進和提升金融服務。因此,民營銀行應定位於社區銀行。
  二、要走異質化發展之路。多年來,國內商業銀行不同程度存在著重同質化競爭、輕差異化發展現象。民營銀行要努力改變這一點。在客戶選擇上,不能好高騖遠,應將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作為主要服務對象,不要貪圖做大做全,片面追求規模的擴張,要追求“小而精”“小而美”。美國的一些社區銀行,規模始終不大,大一些的總量規模也僅在幾十億美元。關鍵是,要形成自己的商業模式,走出一條獨有的發展道路。
  (原標題:民營銀行如何不走尋常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h52ohkdy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